close

DSC02333.JPG 

   與孩子聊天是彼此瞭解的最快腳步,清楚孩子的心想些什麼,我能夠進到她們心裡的那個層面,說說話,自是最佳的第一線。

 

 涵的一位好同學因父母離異,目前是單親狀況。涵在說到好同學的當口,也將心比心地將自己假設其中,她告訴我:

 

「如果爸爸和媽媽離婚,我一定不要跟爸爸也不要跟媽媽。」

 

「寶貝,妳想太多了,爸爸和媽媽怎可能離婚呢!」我說。

 

「我只是說就是假如嘛!」涵說。

 

「好吧!那妳的假如暫時成立,請問妳為何不跟爸爸或媽媽呢?」會不會是受電視劇的影響,我忍不住問問她的判斷力。

 

「因為我如果跟著爸爸我就會沒有媽媽,那跟了媽媽就會沒有爸爸,那我寧願兩個都不要!」

 

 好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倔性子,她該不會告訴我她就此要流落街頭吧?趕緊順著她編排的「假如」問她將與誰生活呢?

 

「我要跟外婆外公和久久(舅舅)住一起。」

 

 我笑了出來,原來選擇了要什麼有什麼的久久,寫作業不會被念的外公外婆家。看來好像是找了個舒適圈將自己安頓了。

 

 原以為孩子當真都這麼的現實嗎?後來涵還補充了一些事,她覺得外婆常常肩膀酸痛,如果她與外婆一起就能常常幫外婆按摩,讓外婆舒服一些。十歲的涵已經體貼地要回饋外婆疼愛她的真心。

 

 記得小時候自己也曾幻想涵給的問題,那時以為工作忙碌的爸爸在外面交女朋友不要我們,其實只是鄰人對鄰人的咬舌根,自己無事的對號入座。也想學學小說裡的女主角拎著包包帶幾件心愛衣服從此浪跡天涯。

 

 所有的想像都只是小說裡浪漫的天真,我的十歲女兒能同理心感受同學的現況,也是心智成長的一環,「假如」的後續我們仍有許多討論,她們喜歡這樣對生活周遭的探究,也開始對兩性產生好奇心。穩健成長的娃兒愈發見解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ren 的頭像
    Karen

    涵淨雅皂Karen's hand made | 怡然青春

    Ka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